在品读中产生情感体验
教学内容:冀教版三年级语文《第一朵杏花》
执教教师: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蓝天小学语文教师 祁纬纬
一、复习导入,整体感悟
师:上节课,我们对《第一朵杏花》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,我们回顾一下,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?
生:课文讲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。
师:(板书:竺可桢)竺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?今天,我们就一起从《第一朵杏花》中寻找答案吧!
师:(板书第一朵杏花)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,思考以下问题:课文写了竺爷爷几次看花的情景?分别是在什么时间?
(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反馈)
生:课文写了竺爷爷两次看花的情景,第一次看花在一年前,第二次看花在一年后(口齿伶俐、表述完整)。
二、品读课文,讨论交流
师:请大家细细品读课文,看看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是怎样的?
(5分钟组内读课文交流)
师:读了课文,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
生1:“爷爷,您又看花啦?”这句话中的“又”说明竺爷爷以前来看过花。
生2:“是啊,杏花开了。”说着,竺爷爷弯下腰来,习惯地问,“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?”这句话中,“弯下腰来”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。
师:通过这些回答,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,说明大家都在用心读课文,并且积极动脑思考,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,文中“习惯地问”说明什么?
生:说明竺爷爷在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中养成了主动探索的科学习惯。
师:你的回答太精彩了,给你点个赞!下面,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练习读课文,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,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。
(指定小组汇报分角色朗读情况,教师给予评价)
师:面对竺爷爷的问题,孩子答不上来了,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。竺爷爷告诉他:“我有用处,明年你可要留心点。”光阴似箭,转眼间又是一年,大地有什么样的变化呢?谁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?
生:光阴似箭,转眼又是一年。春风吹皱了河水,吹醒了小草,吹绿了柳梢,吹鼓了杏树的花苞。
师:听了你的朗读,老师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春景图中,真是太美了!这句话中,有几个词用得很巧妙?你知道是哪几个词吗?
生:我知道,应该是“吹皱、吹醒、吹绿、吹鼓”。
师:你可真是火眼金睛啊,对,就是这几个词。你知道这几个词巧妙在哪里吗?
生:这几个词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师:你不仅是火眼金睛,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,说明你读书很认真,老师为你鼓掌。让我们一同带着美好的情感读读这句话吧!
(学生齐读)
师:大家都读得很投入!同学们,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,想一想,春风轻拂,大地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?
生1:燕子飞回来了,冬眠的青蛙苏醒了,小鸭子在清清的河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……
生2:人们脱下了厚厚的衣服,走起路来更精神,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柔和的笑容。
师:美丽的春天即将来到人间,杏花马上就要开放了,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?
生:不会。
师:你是从哪里知道的?
生:我是从课文的第二段知道的。
师:是啊,一年后,孩子有答案了,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!谁把竺爷爷呼唤出来,立刻告诉他这个好消息?
生:我来!我来!(学生争先恐后)
师:(课件出示对话)这是小男孩和竺爷爷间的一段对话,现在小组讨论,看看该用怎样的语气读,然后再分角色练习朗读。
(学生填空补充人物对话时的语气)
生: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:“竺爷爷!竺爷爷!”
竺爷爷(奇怪)地问:“什么事情呀?”
小孩子(高兴)地说:“竺爷爷,杏花开啦!”
竺爷爷(激动)地问:“什么时候?”
小孩子(自豪)地说:“刚才。”
竺爷爷(半信半疑)地问:“是第一朵吗?”
小孩子(肯定)地说:“是。”
(教师根据学生补充的语气词,指导学生表现出人物的神态,读出相应的语气。同桌分角色读、师生分角色读……)
师:从同学们的朗读中,老师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无比激动,异常兴奋。看,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呢!(课件出示杏花图片)阳光下的杏树,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,多么美丽的杏花啊!这个“捧”的原意是什么?
生: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。
师:请大家做“捧”的姿势,体会“捧”的意思,为什么这里用“捧”呢?
生:小男孩等了一年,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,说明杏花很珍贵。
师:是啊,这是多么珍贵的杏花啊!当竺爷爷知道了这一精确的时间后,他是怎么做的呢?
生:竺爷爷走回书房,打开笔记本,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:清明节。
师: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形容竺爷爷的态度,你找到那个词了吗?
生:郑重。
师:“郑重”是什么意思?
生:郑重就是严肃认真,从这个词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、一丝不苟的态度。
……
三、总结课文,拓展延伸
师:通过学习课文《第一朵杏花》,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受,现在把你的感受说一说、写一写吧。
(学生互相交流想法、写下收获)
生1:竺爷爷教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。
生2:竺爷爷是一个为事业鞠躬尽瘁的人。
生3:我也要做像竺爷爷这样的科学家。
生4:我觉得小男孩是一个做事情非要弄个究竟、细致观察而且有责任心的好孩子。
师:看来大家是收获满满啊。最后,让我们齐读课文题目——第一朵杏花。
课外,同学们可以收集其他名人的故事,相信大家在阅读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!
【教学反思】
本节课设计的品读环节是关键。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,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课文、同桌分角 色读、师生分角色读等形式,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疑问,边读边想,让学生揣摩人物特点,体会人物的感情。如分角色朗读,让学生自选角色,自己分析、朗 读,借助表演发挥自己的朗读才能,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。
品读是儿童增强语感、领会文义的重要方式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方法。
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读,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培养语感,在读中寻找感悟,在读中熏陶情感。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读,让学生做品读的主人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,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出结论、有所收获。
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品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,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,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,努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,让他们的能力真正得到最大的发展。